95.11.4
桃源谷步道大里登山口(同草嶺古道)慶雲宮(大里天公廟)
適逢宜蘭芒花季,來幾個噶瑪蘭諺語
"戲若做無路,就用神仙渡"
是否和當今台灣政治社會現象有些類似?
"爬過三貂嶺,無想厝內的某囝"
日本人築古道大多沿等高線呈山腰路,漢人卻喜歡硬碰硬?總是陡上越嶺,三貂嶺古道,即金字碑段,現存由侯硐上三貂嶺大崙者還好,但由最高點下降至牡丹者更陡更深(有一小段由藍天隊開發出來,即在102號縣道出口附近),可以想像.
草嶺古道最高點之土地公廟
登山客與涼亭
桶盤堀尖及福隆山
草嶺山頂涼亭
草嶺山望灣坑頭山
陪伴在側的龜山島
牛擋與風擋(風擋得了?護邊坡?)
桃源谷基點(500m又稱福德山?)及三方向山方向.
雲霧中邁向基點的登山客
稜線石階道(以前登桃源谷山系需抓方向判斷路徑,現已全線鋪設石階步道)
草原,水池與雙溪方向景觀
四叉路口,桃源谷步道粗分為四線,1.大里2.石觀音3.大溪4.內寮,此鞍部為四路分叉路口,由貢寮經內寮快抵達傳統桃源谷登山口前,路面上寫有往石觀音者即可驅車輕鬆抵達此處.各線路程1.大里4.5km,2.石觀音3.5km,3.大溪5km,4.內寮1km.另往內寮近龍山枋腳溪路旁岩壁及對面樹叢有大群台灣藍鵲,族群數目不詳,但我所見者即有50隻左右,賞鳥者可參考.
野放牛群
桃源谷基點(500m)與灣坑頭山(617m二等三角點),草嶺山(575m)及大里,石城海岸
往石觀音寺的步道和稜線上風貌全然不同,顯得清秀婉約,但別被騙了,這條路線除前後近1公里多較為和緩外,中間一大段是石階陡坡,下坡傷膝,上坡傷心及肺,請三思.
石觀音寺與大里簡山(後方,166m),大里簡(漢庄名)名列日據時代台灣八景十二勝(猜測除山勢地形特殊外,最重要考量應為龜山日出吧),此線出入口約在大里和大溪中途,入口處立有一石觀音寺牌坊.
石觀音寺建於一深約4-5公尺石洞上,洞中有各路神明,未注意到有一般外形似觀音像之所謂石觀音,倒是寺前的灣坑頭山及其副峰有幾許觀音神韻.
由基點望鹿窟尾尖(基點為右方那座)及睏牛山,三方向山方向,半面草坡半面斷崖頗有高山氣象.
右方涼亭為傳統內寮線,遠方山列為以前闊瀨越嶺外澳路線
鹿窟尾尖
鹿窟尾山鞍部回望桃源谷基點(福德山?)及灣坑頭山(這裡的山長得都很像,很明顯的上昇暨海蝕地形,東北角風景管理處稱此為單面山).
鹿窟尾山鞍部建有外亭之土地公廟
鹿窟尾山下享受無憂無慮牛生的牛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