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被電視上各式有關賽德克巴萊的節目疲勞轟炸到受不了,翻出舊照安慰她說,她小時候就和莫那魯道合照過,還到過他子孫族人的部落過,也趁機把我們家未曾出草過的番刀拿出來保養一番


我們家的銅門刀,是我的開山刀,許久未用,不太生鏽,但刀鞘有點損壞,當兵時經常出入來義,三地門山區,看到原住民佩帶山刀,問他們那裡可以買到,回答,就屏東或鳳山打鐵店啊,後來就不是那麼熱衷,這是單身經常出入冷門山徑時覺得不得不帶把開路刀時購入的



007小時候與莫那魯道的合影,霧社事件後,莫那魯道遺骸不僅沒還給家屬,還被日人解剖製成標本,直至1973年左右開始有學者提及此事,當時擔任台大考古人類學系系主任的李亦園正式進入將莫那魯道遺骸歸葬霧社的行政作業(標本屬台大考古人類文化學系所有),今天莫那魯道即歸葬於這雕像後方


為什麼又重新想到了莫那魯道了?是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題目是"論花崗一郎與花崗二郎的忠奸",真是了不起的題目,先民因為沒飯吃冒險偷渡到沒人理會的台灣來,莫名奇妙變成了日本人,又莫名奇妙變回中國人,然後開起漢奸大會,嚴審幫過日本人的人,連和"漢"沒有血緣關係的原住民也一起審一下,看看緊鄰清流部落的霧峰林家,林文察和林朝棟,一個自籌兵源糧餉赴祖國攻打太平軍,一個自籌兵源糧餉積極參予中法戰役,日本登台戰役,一個官拜二品,一個官拜三品,不只兵糧自籌,還會被索賄遭遇排擠陷害,一個最後死狀悽慘,一個對祖國心灰意冷,到了民國,霧峰林家又有林組密自籌兵源糧餉積極參加國民革命軍,結果又是被刺身亡,霧峰林家日據時期的林獻堂雖然在台灣從事和平的民主運動,積極爭取台灣人參與的議會設立,倒反而沒被限制自由,或設局加害,霧社事件之所以在諸多的反抗事件中留下較深的的軌跡,或許與其在當時主持的台灣民眾黨的報導與宣傳甚至向日本本土施壓有關.



今天南投北港溪畔的清流部落,日據時代稱川中島,1931年5月5日將原居住在此地的漢人18戶強制遷移至北斗郡後於隔日5月6日將原霧社事件倖存族人用卡車強制遷移至此



今清流部落入口,左前方為原吊橋所在,現已損毀



清流部落景觀,現清流部落姓高者佔多數(莫那魯道漢名張老),部落整體感覺是個相當富庶,有格調的部落,流過部落的小溪,小圳的確可以稱為清流



餘生紀念館




餘生紀念館,取名餘生紀念館,,真是沉重得叫人難以承受,但想到第一次,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事件,對能倖存者而言,的確是浩劫餘生.


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年10月27日,故事大綱大家應該耳熟能詳,近日的一連串報導更強化大家對事件的了解,在此換個說法和觀點


以統治者立場而言,話說日本人新取得了台灣這塊新的領土,初期當然是軍政時期,維持被統治地區的安定,剿滅反抗勢力為首要任務,所派任的總督都是武官出身的能人,如桂太郎在卸任台灣總督後就任首相且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久的首相,而其他如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明石元二郎等人都是歷史人物當中的佼佼者,在強硬的軍政同時也珍惜新的領土,因此莫不採將殖民地人民內化的措施,逐步消除與日本本土的差異,但一方面台灣與日本本土畢竟千里之隔,各一級主管為本土所派任,各主管的操守與配合度難以全面掌控,歷任總督對於民政與總務長官都有難以掌控的感嘆(乃木希典即因此辭去總督一職),因此總督以下的官員是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勢到任,是否清廉,總督的治理能力和對殖民地人民的態度是不是得宜,便有每下愈況的情況發生,而文官出身的石塚英藏到任後即將熟悉霧社番社的警務主管調職,派任毫無番務經驗者接任,而在1930年起實施'集團移住"將原住民集體遷移集中管理,於是霧社地區的賽德克族人漸趨不滿,小衝突漸起,這時已有警訊,據說石塚妻女於暑假期間抵台,石塚卻忙著組成玉山登山隊(唯一一位登玉山的日本總督),忽略應該早先處理的情況,終至發生霧社事件.


一般霧社事件大家都聚焦在第一次霧社事件(即電影中莫那魯道的戰鬥),但所謂的第二次霧社事件則為日本人慫恿所謂"味方番"對在第一次霧社事件中生還的賽德克族人發動的滅族行動,死傷人數更勝第一次霧社事件,而即使在隔年強迫遷居川中島後,日本人還是使用計謀欲進一步削落賽德克族人,將曾參加抗日活動的族人監禁,後來被極刑逼死,日方官方稱死於疾病,第一次的霧社事件不論原因,可以看成是統治當局必然的處置行動,那這第二次之後的舉動事實上更應該被世人譴責,日本國會中有許多議員是主張台灣與本土人民應享有同等地位,石塚因此下台,連繼任總督太田政弘也被強烈質疑對後續的處理失當.


劇中或提到霧社事件時,大家都提到各種解釋,有各種說法,或美化或將事件相互連結,日據初期布農族的拉荷阿雷的抗日亦是令日本人相當頭痛的事件,但最後卻未演成更大的事件,這牽扯的因素實在也令人唏噓,是霧社地理位置與交通以及產業開發的因素'讓日本人比較容易進入圍剿,與有其急迫性",是事件牽扯的人物與"模範社"的尊嚴與指標問題,讓日本人不得不大肆處理.


莫那魯道曾被招待到日本本土"參觀",但難能可貴的是他不被物質誘惑,他還是喜歡當他的山林子民,他還是喜歡祖先的文化,不像大部分原住民消失的原因---傳統被物質消滅,人性被金錢吞噬,莫那魯道無意和強權對抗,所採取的當然是不得不的行動,而日本人對於新領土的新子民,在事前在事後,應該有更好的處理策略,卻淪落到一錯再錯的悲劇,這是統治者嚴重的失策,在日據初期霧社部落的賽德克族人即已與日人發生慘烈的人止關戰役,軍政時期更有佐久間馬太實施強烈的"剿番戰役"(太魯閣戰役),和一連串削落原住民實力的舉動,為什麼過了10幾20年,大致平定的情況之下還發生這種悲劇,變成是統治者心態與手腕的問題了,初期的統治者戒慎恐懼,鞏固統治,妥善處理,後任者在平靜的環境下卻以高高在上的態度,恣意妄為(和日本日俄戰後以及勢力大肆入侵中國大陸的背景有關).


另不只原住民如此,世界各地弱勢的人都一樣,只要統治者,不管這統治者是新的還是舊的,膚色是什麼,講什麼語言,只要給一點生存空間,給一點尊嚴,就會逆來順受,生存終究是第一的,違反這個原則,那就會推翻所有原則.


談到台灣,日本,大陸時總是論爭一大堆,在新殖民地的英國人不也反抗了祖國的英國人,原因或論述好想就沒有人有太多的意見,對異族的剿滅,讀一下歷史,古今中外隨時都有,但我們最內行,不只對異族,每個朝代都有屠城史,什麼吳起的的百萬人,到太平天國奪城後的幾十萬人,數目字都很驚人,但被屠的未必是異族,打敗太平天國的湘軍,雖然號稱朝廷義軍,結果對"被自己拯救的百姓"燒殺擄掠,令人民膽寒的程度居然甚於太平軍,阿富汗反抗軍抵抗俄國,好像要拯救阿富汗了,結果更慘,柬埔寨的.....,現在則看利比亞的反抗軍是否不一樣.所以大部分得勢的主體所說看似光冕堂皇的理由和言論,骨子裡實在都是為了原始的慾望做藉口,人民期待的只是給我一個可以過的生存空間,反抗異族統治實在不是重點,重點在統治者是否友善對待,不管這個統治者是什麼異族或外星人(埃及和中南美?).


另有人批評說片中景象很像阿凡達(意指模仿?),這如果是外國人說的那就算了,如果是台灣人說的,那還真不知該說什麼,外國人會說場景像阿凡達,想必是說台灣景色迷人,美到像幻境,那實在就沒什麼爭議了(外景部分在尖石,部分在合歡溪,部分在北橫),秋天到了,或許該走一趟能高越嶺道,瞻仰一下莫那魯道最後辭世的馬海濮富士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